慈心基金會和綠色餐飲共同推出16道小米創意食材

282

- 廣告 -

小米飲食文化逐漸遺失,慈心基金會與綠色餐飲共同推出“小米食材研究會”,並邀請全臺16家綠色餐廳參與此研發。5月將會展開為期1個月的“小米月”,16家餐廳將同步供應小米創意料理, 一般民眾不但可吃到由小米做的餐食, 還能尋找小米飲食文化。

全臺16家綠色餐廳共同推出16種小米創意料理

為了不讓小米失耕以及遺失原民傳統飲食文化,慈心基金會和綠色餐飲指南發起“小米食材研究會”,同時邀請了來自臺北、新竹、臺中、高雄、屏東、宜蘭、花蓮與臺東的16家藍色餐廳,各自發揮料理手藝,共同以小米為主作為主要食材作,展現小米的不同風味,突破小米持有的印象,進而認識小米並食用。

“食材研究會”的宗旨是期待優良永續的食材能借著餐廳的創意與廚藝而獲得推廣,達到生產者、餐飲業者永續發展的目的。因此,期待通過綠色餐廳主廚們的研發,讓民眾煥然一新,帶出獨特的風味並帶出傳統食材的風潮。

此外,此研究會將會舉辦兩天一夜的主廚小米產地拜訪,安排綠色餐廳的主廚們到臺東金峰鄉部落的小米田區 了解小米生長的情況,以及會到太麻裏的拉勞蘭小米工坊,體驗qavay小米糕與djinkul小米芋頭團的制作。同時,會在阿塱壹部落發表研發成果,現場烹調蔬食小米創意料理,讓來賓驚艷不已!

綠色餐飲指南共同創辦人黃俊誠表示:“我們想藉此事讓大家體驗到小米不只是小米粥、小米酒,還多了這16種小米吃法。” 餐飲和農業是相互支持,保種、育種不只是農業的問題,若有餐飲業的加入,在財務上、情感上都是支持保種育種的一環,利用對環境更友善的方式烹調,有助於對於永續及綠色餐飲的推動。

16家绿色餐厅料理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烹饪,加入南洋食材的“小米天贝汉堡”、“毛豆天贝小米丸佐五色鲜蔬”,结合泰式咖喱的“脆米香料沙拉”;还有欧式风味的“小米千层”、“小米煎饼”、“酥炸小米馅饼”、“番茄起司小米糕”与“小米瓦片”;以及结合部落食材与中式料理的“小米粽”、“小米米糕”,与完美集结原民野菜的清爽小点“小米野菜暖沙拉”。当然,也少不了小米系列的创意甜点,每一道料理创意十足,而且更是全蔬食料理,打破了过去大众对于小米的印象,让大众更期待这别具一格的料理。

- 廣告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