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廣告 -

螢幕上的賴薇如,常上時尚節目分享最新的流行資訊、名牌精品,給人的形象似乎和「節儉」搆不著邊,但其實私下的她和大家想的不一樣,不但會為了省錢而下廚、坐捷運,對投資理財也是非常精明。
在加入女團七朵花前,賴薇如是網拍模特兒,「當時每個月拍照有5萬元左右的收入,這對那時只是學生的我來說,是很大的一筆錢,所以物慾一下就膨脹了,我甚至搭計程車上下學,很誇張吧!」回想起19歲的揮霍,賴薇如也汗顏。
直到加入七朵花後,因為受訓的一整年都沒有收入,「那是我第一次對沒錢這件事感到害怕。」不過,改變仍不易,一直到七朵花結束時,演藝事業迎來第2個低潮,賴薇如才驚覺大事不妙,「那時候我已經25歲了,收入卻不穩定,而且媽媽被倒會過好幾次,因為不懂理財,到現在還是只能用這種高風險又不聰明的方法。種種原因都讓我很焦慮,才下定決心從節流做起。」
為了節流,賴薇如不僅在日常生活精打細算,甚至師從古老的「信封理財法」,將「分信封」改為「分帳戶」,把支出分門別類,同時建立不同的戶頭,預設每個項目會花費的金額,只放一定的錢在每個帳戶中。
帳戶理財還不夠,賴薇如會再搭配記帳,掌握細項花費,「日常開支是每個月變動最多的帳戶,記帳就能清楚錢到哪去。」而10幾年來,她堅持手寫記帳本,她說,「用手寫下每一筆數字,會讓我更記得花了什麼錢。」
賴薇如說,「記帳讓我調整在交通、飲食上的花費,反正就是不能超過日常開支帳戶存放的金額;是這樣要求自己,才存得到錢。」而日積月累下,賴薇如也終於攢下了幾桶金,但她不甘於此,也想創造被動收入,「我希望在工作的同時,我的錢也能幫我賺錢。」

於是近幾年賴薇如在股市小試身手,依舊她不改對金錢審慎的態度,從一開始只投入10幾萬元試水溫,到現在有近7位數。
選股上,賴薇如最在意公司有沒有成長性,因此,她會要求公司近2年每股稅後盈餘持續成長,至於進場依據,則會參考技術線型,「K值小於20我才會買。」像是4年前買進的敦陽科就為她帶來不錯的報酬。但賴薇如自認不是專家,因此停利點設在10%,「我不貪心,有賺到就好。」
賴薇如坦言,沒有財經背景,研究起股票很吃力。不過,對投資感興趣的她,仍然認真在學習,「今年因為疫情關係,在家時間變多,我每天都看財經節目、理財相關書籍,想更了解財經知識。」積極程度,連好友Jack都說,「一講到投資話題,她就特別有勁!」
賴薇如投資理財不假手他人,甚至30歲時買進人生第1間房,都是自己決定。談起買房過程,她自認衝動卻不後悔,「我當時上一個節目,得知新莊重劃區那邊要蓋商圈,剛好那裡離外婆家很近,我想說去看看,沒想到看一次就很喜歡!」晉升有房一族的賴薇如,心態大不同,「我開始逼自己存錢,更不敢亂花錢,這才發現買房沒有想像中的難,因為背上房貸這個好的負債,真的可以鎖住更多錢。」
近幾年,賴薇如也投資副業,但她一貫的態度是:不懂的就拒絕。「曾有人找我投資飲料店、鐵板燒,但都是我不熟悉的產業,所以直接拒絕;好險有拒絕,不然現在賠大了!」她欣慰地說。
對賴薇如來說,理財不僅讓她擺脫月光族,還讓她在30歲時買進房子,如今副業投資上也有不錯表現。回想起曾經酷愛名牌的自己,她笑說,「現在我走進精品店都會跟自己說,買這個包包還不如拿去繳房貸!」
理財心法:用4個帳戶「房貸、投資、日常生活開支、固定生活開支」分配好各項支出。並搭配記帳調整日常開銷習慣。
文:取自鏡周刊
- 廣告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