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研院新冠肺炎研發「疫開罐」1小時精準快篩

363

- 廣告 -

工研院發表新冠肺炎病毒篩檢用的「疫開罐」,可在感染初期0至7天病毒濃度尚低時即可篩檢與確認,精準度高達90%。(圖:取自工研院)

新冠肺炎疫情嚴峻,工研院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的支持下,與產學研組成防疫快篩團隊,15日在線上防疫科技記者會發表「核酸分子檢測系統」(簡稱「疫開罐」),1小時就能精準快篩,揪出新冠肺炎病毒的成果。

工研院已和4家廠商及醫療院所合作,預計6月底運用工研院GMP的場域,完成1萬套恆溫核酸擴增探針試劑套組,希望7月底完成技轉,達到量產疫開罐的準備,提供第一線防疫人員更精準快速的檢測與防護。

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,「疫開罐」讓集中檢疫,變成隨時可分散進行檢測,民眾原要等待至少48小時,可減少為1小時,大幅降低醫護人員篩檢人力與壓力,希望能與疾管署合作導入「疫開罐」,以「行動實驗室」模式,隨時可在醫療院所或社區診所進行檢測。

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林啟萬指出,工研院「疫開罐」的檢測方式,針對潛伏期的病毒核酸分子檢測,可在感染初期病毒濃度尚低時即可篩檢與確認,精準度可達90%以上,能在感染初期,病毒濃度尚低的0至7天內即可揪出病毒。

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事檢驗科組長謝明昌表示,工研院研發的疫開罐,可在1小時內檢測出新冠病毒,在臨床檢測是很大優勢,未來若可進一步開發檢測量能,對檢測機構是很大的優點跟好處,更可有效減緩臨床檢測的人力負擔。

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所長謝博軒希望透過與工研院合作,開發核酸快篩檢測相關系統並進行驗證,儘早量產,造福國人。

(文:載自中時電子報 )

- 廣告 -